1)第五百四十五章 蒸汽发动机的成功_我真不是个海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此同时,针对羊毛贸易之中的各个环节,修道院方面皆尽可能作出优化,如获取羊毛上。

  他们通过技术上的改进,用“剪羊毛”替代了“拔羊毛”,有效地提高了羊毛的质量,获得利润上的增长。

  此外为了尽可能地扩大效益,修道院往往会成立自己的羊毛贸易公司。

  而基于带有宗教色彩的良好管理及运行模式,修道院的羊毛贸易公司相较于其它公司而言,亦有着显著的优势。

  总而言之,修道院的“特权”与“人才”两大方面的优势,在修道院经济整体发展以及羊毛贸易当中产生了巨大的特殊条件。

  当然,仅仅有赖于上述两者尚且是不够的,导致羊毛贸易繁荣最为主要的关键,在于整体羊毛贸易大环境的利润。

  基于特权为剑、人才为执剑者的比喻,羊毛贸易的大环境无疑是令他们得以施展,并斩获功勋的战场。

  三大因素之间共同发力,方才造就了羊毛贸易的繁荣气象。

  提及中世纪西欧地区的羊毛贸易,其中最为主要的国家便在于英国。

  近代时期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盛极一时,而实质上这一切的开端与资本,便是通过羊毛贸易一步一步积攒而来的。

  从羊毛原料的主要生产国,到后来毛纺织业逐步发展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羊毛可谓支撑起了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基础。

  中世纪英国境内的羊毛产出主要分为两种,首先是由荒瘠地区出产、质量一般的短羊毛,这种羊毛只能够制成普通的纺织品,多用于内部的自给自足。

  而另一种则是草场肥沃地区的长羊毛,这种羊毛品质优良,且诸多西欧国家无法生产,乃是属于英国的特产。

  因此这种羊毛多被远销海外。

  正因出口的羊毛选用的乃是优质羊毛,导致英国一度接近于垄断整个欧洲的羊毛市场,许多地区只认准来自于英国的羊毛。

  基于这样一个环境所衍生的庞大需求,英国的养羊的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国王本人亦是带头养羊,由此英国每年产出的羊毛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不过面对更为庞大的欧洲市场,英国羊毛几乎供不应求,由此不难窥见羊毛贸易所能够创造出的巨大利润。

  处于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上述通行税的豁免虽然在贸易额当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大,但亦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与此同时,在修道院掌握的权力之中,更有着“市场权”以及“征收通行税”的权利,由此在修道院当中人才的运作之下,不仅能够为自身提供便利,更通过整个市场获取了更为庞大的数目。

  而这两项也只是基于修道院所掌控的权力而言,要知道修道院本身亦是投入到了羊毛的生产与贸易过程当中,其间所能够创造出的利润才是中坚力量。

  总而言之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