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九章 步人甲_我真不是个海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咱就是说,紧密合理的步兵阵型是抵御骑兵的关键,从金钱的成本上看,精锐长矛方阵是可以挡住骑兵的。

  当然,5:1的战损比也让很多部队不敢贸然尝试用长矛兵阻挡骑兵。

  尤其是面对重骑兵的话,成本太高了。

  如果不是为了大的战略需求。使用六到七米的超长枪,靠的是数千人密集结阵,恐怕很难在面对骑兵时获得压倒性胜利。

  除了长枪兵,就只能在地面工事上想办法,桩、马匹陷阱和壕沟都常常被军队用作防护工具,以抵抗骑兵的攻击。

  如果骑兵对大批严阵以待的步兵和弓弩手发起攻击的话,只会产生一大堆受创的马匹和骑兵。

  只有在敌军移动、混乱、或从临时的战地防御工事中走出来的情况下,骑兵的冲击才能奏效。

  总结一下,以上这些办法虽然在对付骑兵上都有一定效果,但还是无法一劳永逸。

  步兵方阵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很高,重骑兵的质量相当于一辆微型小汽车,加上马奔跑的速度,冲击力极大。

  而且骑兵更多时候采用的是迂回,侧翼包抄的战术。

  即使步兵挡得住骑兵,也很容易出现打得过追不上的情况。

  弓箭手对骑兵的话,有效射程一般五十米左右,50米对骑兵来说只是几秒钟的事,也就是说弓箭手只有一次攻击机会,除非都是能一箭命中骑手的神箭手,否则全无意义。

  地面工事不够灵活多变,只能等着对面来攻,有很大的局限性。

  理论上来说,步兵对骑兵,真正能起到威胁作用的就是重机枪,但显然,这个时代造不出重机枪,说了也白扯。

  想要对付骑兵,尤其是对付精锐骑兵,就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慕容家的绝学放在骑兵战争中一样奏效。

  想当年,蒙古铁蹄一波推到了欧洲多瑙河畔,一波流推倒了西夏和金国。

  南宋唇亡齿寒,孤军奋战,力抗蒙古铁骑50年。

  放眼世界,已经是抗蒙桥头堡这个级别了。

  所以别觉得南宋羸弱,只知道骂,不知道表扬。

  其实打到后来,蒙古对宋、金的战争已经不仅仅是打赢那么简单,而是对落后文明的征服。

  成吉思汗通过对草原各个部落的整合和讨伐,在突厥、鲜卑、契丹之后,终于再一次迎来了统一。

  此后成吉思汗的触手伸向了更遥远的西方。

  中西文明的撞击,使蒙古大军打造出了一只糅合了双方特色的部队。

  其中的怯薛军便是在蒙古对外征伐中的核心力量,军队中本身由部落贵族和功勋子弟组成。

  这支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武,是蒙古铁骑精锐中的精锐。

  战斗方式多种,除了无边箭雨外,还有重装甲骑兵,在东西方,此时蒙古铁骑天下无敌。

  他们的帕提亚战术,更是怯薛军能够所向披靡的关键,先是以轻骑兵为主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