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5章 家乡喜讯_寒门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文山想起他手册里多是写普通的经义和一些诗词,这种只要能背的滚瓜烂熟一般没什么问题,曾钧年的诗词水平不说多出色,但还算可以。

  见着这样,擦了擦手指沾上的墨说道:你这里面怎么没有策论的问题?

  曾钧年听了也有几分不好意思说:文山兄,因为我不知道策论题如何出,上次你给我出了几个批改了让我受益匪浅,这次也正想让你再给我出点。

  那没事我给你出点,策论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又称“策问”,考生的回答则称“对策”。

  嗯,我现在知道了!这次来京里我已经进步很多了。

  曾钧年犹豫许久还是吐露出心声。

  文山兄,你说我要不要和我大哥一样直接谋官,我知道自己的成绩这次上不了榜。

  李文山听了这话放下手中的笔道:曾兄,你今年不过二十六岁,科举之事白首穷经之事都是平常,五十岁考上进士的比比皆是,而且为官也至七十以上者居多,你这个年纪真心想放弃吗。

  曾钧年苦笑了一声道:文山兄,这能考上科举还多亏你整理的笔记,不然科举之事我只能还是考举人打转,而且我大哥如今在榆湾县当任县丞也挺好的。

  李文山看着丧气的曾钧年,直接问他。你是打算一辈子当个小县丞还是想正经的科举功名再为官?

  曾钧年只能讪笑道:文山兄这还用多问,谁都知道科举正途的出身,在官场上才有未来,举人能做到通判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李文山看着他有继续科举的意思,便道:曾兄,你家条件还可以不必为了银两发愁,何不努力一试。

  曾钧年这时才坚定信心,行,那我再给自己九年的时间,如果不行到时候就谋官也行。

  文山兄,我也老大不小了,如果这次没考中话,我能否当你的幕僚吗?虽然我不如你聪明,但我可以打打下手,毕竟我是男人。

  曾钧年略带几分不好意思,他也知道自己这有点为难别人,但想来他这哥们应该是曾年介意给他一份工作或者是帮忙找一份。

  行,你先考春闱吧。我给你出道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你来试试看。李文山拿起笔把题目写下,让曾钧年回答。

  曾钧年看着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这出自哪里呢?看着每个字都认识,却有点不懂出去,着急了好一会儿,许久终于想起来是典出自《尚书》孔安国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

  这题目的意思就是“论疑罪从轻”。知道出自哪里曾钧年也缓了一口气,神色也变得镇定下来。

  李文山看着他的脸色就知道,曾钧年这次除非运气爆棚,不然他考不上会试,看情况连四书五经都没有读透,这篇还是出自《尚书》还不是截搭题,还要犹豫这么久。

  亥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