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章 瘦马计划(三)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爹掏的,是我家老爷出的。老爷说,过了年让我去铺子里帮忙,学点本事。”

  谈话间,几人便到了彩衣街,赵新等人一看,果然热闹非凡。不到三百米长的巷子内,几乎全是卖衣服的铺子,一间挨着一间。清廷在这里设有制衣局,主要是向宫里进贡衣料和成衣,是官办的高级成衣铺。

  赵新几人打算进制衣局的门市里看看,谁知道门口的伙计一看王远方和吴思宇一身短打的下人装扮,立刻就上前拦住,一脸傲慢的说下人不能进去。赵新无奈,只得自己进里面大致看了下。他发现里面卖的一件马褂居然要价一千八百钱,差不多合二两白银了,至于长袍更是要价高达两千五百钱一件。

  “这么贵,坑爹啊!”赵新心中大骂,扭身就走了。

  几人转了半天,最后在一家看上去非常典雅的裁缝店内买到了需要的长衫、裤子和马褂。接着又买了帽子、腰带、缎面布鞋、荷包和袜子。为了出门方便,赵新给刘思婷也买了一身男装。反正假辫子还有富裕,女人乔装出门嘛,意思到了就行了。再接着,他又去了一家店,买了扇子套、扳指套。

  话说后世旧上海有成衣铺两千多家,成衣匠四万余人,约二十万人赖此维生,差不多占了当时上海人口的十分之一。那些被称为上海“本帮”的裁缝工匠里,其实上海本地人很少,大都是早期移民上海的扬州人。因此有人认为,所谓上海“本帮”裁缝,就是“扬帮”裁缝。

  赵新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这些人的住处,于是就婉拒了店伙计帮着送货上门的服务,让鲁寿山和王远方提着两大包衣物回去了。

  买了衣服,贵生提醒赵新是不是要买几块玉佩,这样装扮起来会显得文雅一些。于是他和吴思宇在贵生的带领下,又原路返回,去了天宁寺东边的十三房商业区。

  等找了家玉器店挑选玉佩的时候,赵新和吴思宇这两个棒槌才明白佩玉每人要买两块。话说古代男子的佩玉是分为左右两组的,讲究的是“佩玉必双”。除了买玉佩,赵新还给刘大主任买了一个白玉镯子,算是弥补不能上街购物的遗憾。

  幸亏吴思宇多带了几块碎银子,要不然赵新身上带的钱还真不够。结账的时候,赵新差点儿说秃噜嘴,扫码,现金不够了!

  玉器店里最吸引赵新眼球的是一尊羊脂玉雕的观音和一个玉扳指,不过店主要价七百三十两。赵新不敢拿北海镇的千足银条出来,只好等晚上跟沈敬丹说一声换点儿银子,明天再过来买。

  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后,时间也到了下午四点多。一帮人拿着东西各自回屋换穿戴。刘大主任对手镯还是挺满意的,至于分给她的两块玉佩等回北海会送给洪涛。

  傍晚六点的时候,沈敬丹和老黄如约而至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