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一章 如此风流公子,半年不碰女人_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下邳城寄来的,乃是曹植负责的“太学报社”徐州分社印制一份送往兖州,再由兖州的报刊分社统一印刷,然后寄往整个兖州,自然也包括官渡。

  论及时效性,似乎比之急报也慢不了多少!

  看着报纸上满满的字眼,曹操连忙接过,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

  这不看不要紧…

  一看之下,曹操的眼眸徒然睁大,一双眸子里,满是震惊与不可思议。

  “徐州国债发行公告——”

  “——下邳城赵氏商行,认购国债,五谷二十万石,粮食充入粮仓,为期五年,年利率百分之四!”

  “——东海郡张氏商行,认购国债,五谷三十二万石,粮食充入粮仓,为期三年,年利率百分之三!”

  “——彭城李氏商行,认购国债,五谷二十五万石,粮食充入粮仓,为期五年,年利率百分之四!”

  “……”

  “——以上商贾主动认购国债,均是大汉帝国的债主,请各地方官府予以适当的方便,特此公告!”

  可以说,一整版报纸,上面书写的尽数是徐州富商认购国债的讯息。

  足足有一、二百条,这些富商少则认购国债一、两万石,多则三十多万石,少则认购三年,多则认购五年…

  曹操不懂什么为具体的“国债”,也不懂,什么是“年利率”。

  可那些…

  几万、几十万的五谷、粮食,是活脱脱的存在的…

  徐州的报刊是曹植负责的,这个儿子虽然诗词上辞藻华丽,但这种大事儿大非上,绝不会轻易杜撰。

  这点,曹操还是能信服的。

  那么…

  曹操现在就很好奇,这国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这么多“精明”的商人,羽儿怎么就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粮拿出来?

  顺着报刊往下继续看,曹操看到了国债的具体讲解,这是报纸中右下角的一块儿!

  ——“国债,又称帝国公债,是以帝国的信用为基础,向民间筹集金钱、粮食,所形成特殊关系的一种方式!”

  这一段,曹操看了三遍,还是没看懂…

  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可连在一起,似乎…又很陌生!

  当即,他心里琢磨着,植儿这文章能不能写的更浅显易懂一些。

  ——“举例来说,每一个大汉百姓,可以通过金钱、粮食认购国债,认购的钱粮将被存于大汉的国库之中!”

  ——“三到五年的时间不等,将获取利息,比如二十万石粮食,五年期年利率的百分之四,利息就为每年八千石,利息一年一结算,由大汉国库清算!五年后,原始存粮如数退回!每次大汉发行的国债数量有限,期限有限,先到先得!且…认购国债,意味着你是汉帝国的债主!”

  嘶…看到这儿,曹操的眉头微微的挑动。

  他感慨道:“好一个国债呀!好一个汉帝国的债主,哈哈哈,哈哈哈哈…”

  曹操多聪明,看到这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