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七章 风光旧曾谙(1)哀叹者与觉醒者(上)_1625冰封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25冰封帝国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

  在1661年,大夏国改元东盛,该年才是东盛元年。

  南京城,前东林党巨擘钱谦益八十大寿,钱府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南京,作为南直隶的大城落到大夏国手里也五年了。

  钱府的外宅就建在莫愁湖边上,正是秋末的时候,江南的文人们以“伤秋”为主题的诗文活动至此达到了了高潮,高潮的地点就在钱府。

  五年了,大夏国就像在江北各省一样,在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土地革命为重心的运动,江南作为明国的赋税重地,前中期是产粮大户,中后期又是白银大户,在以太湖为中心的腹心地带,在大夏国入主之前,全部种上了茶树、桑树,茶业、桑蚕业,加上以苏州为中心的棉纺织业,以杭州为中心的文房四宝,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业,以江阴为中心的造船业,江南,当时的手工业为中国之冠。

  江南,又是东林党、复社的重地,当大夏国的军队浩浩荡荡越过长江时,绝大部分东林党、复社士子都跟随着南明皇帝朱慈烺南下了,历经磨难后,最后退到了安南。

  少了这些人,大夏国的土地革命进行得还是异常顺利的。

  但也不是全无波澜,江南是大地主、大乡绅云集之地,有这些人的存在,就有大量的奴仆,一般来说,他们的比例至少是一比一百。

  当大夏国开始在江南施行土地革命时,依附于大地主、大乡绅的奴仆至少有百万之众,可想而知这里经济的发达,能够养活的人口之多让从北方过来的大夏人瞠目结舌。

  由于大夏国废除了奴隶制,这些大地主、大乡绅与奴仆们签订的卖身契就全部作废了,但这些奴仆却舍不得走,对于他们来说,回到乡下种地真还不如赖在大户人家过活,但当这些大地主、大乡绅的土地被剥夺后,一开始,他们光靠积存的家底是养不活这些奴仆的,于是,在大夏国初定江南时,在某些别有用心的大乡绅的撺掇下,还爆发了江南奴仆起义。

  当然了,这些所谓的起义在的大夏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正规军尚未出动,灰衣卫就将其扑灭了,然后自然顺藤摸瓜,按图索骥,又在江南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但终究还是有愿意拥有自己的田地,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几年下来后,他们美好的日子是肉眼可以见到的,这也促使一些按照新的雇佣方式与雇主签订了雇佣协议后的奴仆又有相当一部分返回了乡下。

  当然了,也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儒、巨擘,就像钱谦益这样的,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其中既有跟着朱慈烺南下安南的,也有跟着郑家南下苏门答腊岛的,自然也有加入到大夏国的,于是像他这样的人物在任何时候都过得不错。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