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章 布局东南伯当卧底_大唐第一杠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机收藏网址或

  李大德猜的不错,河东世家与朝堂上的关系果然不像表面那般和谐。

  又或者说,世家与朝堂大佬们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只是单纯的与皇帝陛下合不来。

  这有点像后世开公司,员工与领导层的关系总是有好有坏,但大部分员工都会在背地里骂老板黑心。

  当然,杨广这位老板,是不能用这么low的词汇去界定的。

  史学家们为了定义他的是非功过,简直要吵破了头,最后只能勉强冠以一个大家都认可的“野心勃勃”。但只说野心,却又小看这位隋世祖了。

  作为皇帝,他的格局和远见是没的说的。前推六百年,便是号称“穿越鼻祖”的王莽,也绝壁没有他看的深远。

  无论是开凿运河、完善科举,还是连通西域、南下百越,都是利在千秋的。无数后人都为此得利。

  就算是眼下被人诟病的远征高句丽,那也是事出有因。

  大概后世很少有人知道,杨广他老子隋文帝杨坚也打过一次高句丽。原因便是后者联合西突厥屡屡犯边,不断试探大隋对边界的底线所在,对辽西的垂涎傻子都看得出来。

  国土是皇帝的逆鳞,触之则死。

  于是杨坚决定揍他,派了汉王杨谅起三十万大军出征。结果因为天气恶劣又遭遇瘟疫,仗还没打起来,隋军就死的差不多了。

  这件事,一直是大隋朝堂乃至天下百姓心里的一个疙瘩。等到杨广上位,高句丽又蠢蠢欲动,新仇旧恨加起来,就彻底激怒了这位本来脾气就不好的皇帝,直接尽出全国兵力,御驾亲征。

  结果嘛,上过初中的都知道。

  古人说“知耻而后勇”,要是这事到此为止,杨广回到京城后卧薪尝胆,总结经验,未必不能上演一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戏码来。

  但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急性子。别说十年,一年他都等不了。

  他在登基为帝之前就带兵替他爸爸灭了陈国,平了江南。登基后又北击契丹,南征吐谷浑。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

  而且就以高句丽那种得了便宜就卖乖的尿性,现在不揍得他跪下叫爸爸,回头他不得上天?

  于是仅仅是在第二年,大隋还没在损失了数百万民夫青壮的伤痛中缓过乏来,皇帝便又下令,开启了第二次东征。

  再雄厚的家底,也扛不住这么个造法。这就好比去投资,杨广投的全是那种二十年才见到第一笔分红的买卖,却不想想下个月的伙食费都要掏不出来了。

  他不在乎。

  老虎不会对猎狗解释它为啥吃肉不吃翔。

  同样的,高绝的远见也养成了皇帝陛下自负的性格。他懒得和大臣们解释必须把高句丽尽快打残的原因。

  他自己知道只要熬到这一波投资回本就发财了,眼前的困难他可以忍。但陪他一起做买卖的世家贵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