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八章:变生肘腋论连弩(上)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余名大食探子向西门守兵的枪阵发动冲锋之时,王霨站在赤炎骅上,远远观望了几眼。

  “守军弓弩手的人数偏少,弩的发射速度还是有些偏慢,如果是连弩就好了!顷刻之间,百箭齐发,一轮下去,十余名骑兵,肯定要死伤泰半了!”发现弓弩手只来得及射击一轮,就被大食探子杀入枪阵之中,王霨懊恼地说道。

  “霨弟,莫非你知道连弩的制法?”阿史那雯霞听到王霨的抱怨后,目若弯月微翘,兴奋地问道。

  “哦,略微思索过,前两日还和昂弟、赵大锤一起讨论连弩之事。”王霨淡淡说道:“诸葛武侯天纵英才,于数百年前创出元戎连弩,据史册记载,他‘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惜乎工艺失传,不为后人所知。”

  “文绉绉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啊!”阿史那雯霞嘴角一撇,不满道。

  “连弩如何制作,目前尚不清楚,不过对其缺点,倒是理出了些头绪。”王霨笑了笑,对于阿史那雯霞的不满并不在意。

  “缺点?未知工艺,先思其弱点,小郎君的想法有点意思。”杜环在关注西门附近战况同时,尚有余力一心二用。

  王霨谦虚道:“其实主要是昂弟和赵大锤思索出来的,还是昂弟来讲吧。”

  望着天空发呆的阿史那霁昂不料王霨忽然把他推了出来,语无伦次地拒绝道:“我……我说不好,还是霨兄讲吧!”

  “唉,弟弟,让你说你就说啊,别整天呆呆傻傻的。”阿史那霄云很希望弟弟能够大方和阳光一些。

  “哦,我们从史书记载中元戎连弩的特性入手,推断出它有三个方面的缺点。”阿史那霁昂对性格爽朗的大姐甚是畏惧,尽量用清晰的语句说道:“一是为追求快速连发,每支箭的力道必绵,杀伤力有限;二是结构精巧,制作工艺必难,不利推广;三是以铁为矢,尾部无羽,飞行不稳、射程不远。”

  说起匠作之事,阿史那霁昂的言辞要比往常流利许多。杜环、王勇和李定邦听后皆连连点头。

  “如此说来,这连弩中看不中用啊!”阿史那雯霞若有所思道。

  王霨听后,轻轻摇了摇头:“雯霞姐姐,连弩虽有缺陷,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不然以诸葛武侯之聪颖,也就不会耗费心力去改进和完善了。平地远射,连弩威力确实有限。但若是居高临下、伏击敌人,或是街头巷尾、五步搏命,这连弩可是制胜利器。当年三国鼎立,蜀缺骑兵,武侯北伐,多在祁山一带以步兵与曹魏铁骑争雄,连弩之威则可全力施展。方才守军若有十把连弩,高踞城墙之上俯射,必可多有斩获。”

  “街头巷尾、五步搏命!”对于王霨后面的长篇大论,阿史那雯霞浑不在意,她的注意力都集中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