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5 两件法宝_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张明伟一听,恍然大悟,自己是忙完了这事。

  明末的库房,要还能堆积物资的,那就是怪事了!

  不过他也有点奇怪,便接着问道:“江南不是鱼米之乡,产蚕丝之类的么?”

  “是!”朱慈烺听了,回答一声,然后可能是从张明伟那边学去的,双手一摊道,“可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纺织成布匹,哪有那么快的速度?”

  大明军服,一般都是发放军服材料,也就是布料之类给军卒自己,然后就由军卒家人来做成军服,而不是直接发放成品衣。

  因此,朱慈烺的回答,便是布匹之类而不是直接说军服。

  听到他的这个解释,一直陪同着朱慈烺往城里走去的张明伟忽然一下站住身子。这让跟在他后面,一直听着他们俩说话的朱媺娖,差点就撞他身上去了。

  张明伟这一停住,其他人自然全都纷纷跟着停下了。他们一时之间有点不解,便纷纷看向兴国公,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

  只见张明伟转头看向朱慈烺,一拍自己的脑门,笑着问道:“这个时候,是不是还没有飞梭?”

  虽然是问话,不过他的语气,其实是肯定的。

  果然,朱慈烺一听,有点莫名其妙地问道:“什么是飞梭?”

  回答完了之后,他怕是他自己见识少的原因,便又转头,问他身边的人道:“你们听过飞梭么?”

  他身后的一群人听了,便都一起摇头。倒是孙应元补充了一句道:“殿下,飞梭没有听过,不过飞镖倒是有的。”

  张明伟一听,心中好笑,还飞镖,我飞你个头啊!

  这时候,他也已经确定了。

  因为写穿越明末历史多了,黑科技的资料自然也就查得多。

  棉花通过纺纱得到棉纱,然后再经过织布,得到棉布。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有两次非常大的改进,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之后的事情。

  第一次大的改进,是织布这一块。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占领了印度,使得他们获得棉花等物资的成本极低,就刺激了他们织布的能力。由此,在1733年时,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而也真是织布效率的提高,顺理成章地就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于是,在1764年的时候,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意外地发明了新型的纺纱机,被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为后世有名的珍妮纺纱机。

  可以想象,原有的纺织机是一个纱锭,但珍妮纺纱机却改进到了八十个纱锭,这效率地提高,不是一般地快。

  也是因为如此,珍妮纺纱机让当时很多用老旧纺纱机的人都没了饭吃,以至于很多人都砸了珍妮纺纱机,不准做这种新型纺纱机。

  而中国这边,元朝时期对纺织行业有一个人有非常大的贡献,就是有名的黄道婆。不过她的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