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修文,大家重看一遍吧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阁学士固然是这一朝权位最高的几人之一,但阁老辞官时也可以无声无息。

  桓阁老当即上了奏章,只说自己年迈不堪为官,愿告老还乡,长子通政司参议桓敬也要服侍自己归乡养老,故而一并请辞。他长房那三个孙子中,因长孙桓升还在国子监坐监,就留在京中,二孙儿桓清和那不省事的桓文一并带回老家,以免他又在京中闹出什么乱子——

  儿女都是债,孙儿孙女也是债。

  他半生雄心壮志化作流水,心气颓然,也没什么精神与同僚、故友周旋,上本后便回家指挥上下收拾行李。桓参议与桓凌这两个做子孙的也照样上了请辞的奏章,但因有桓阁老在前头撑着,天子亦会给些面子,不必写明辞官的缘故,只上这道本章,等圣上发落就是。

  李氏夫人看着院里院外忙忙碌碌收拾东西的下人,欲哭无泪,低声与丈夫商量:“咱们就不能不辞官么?现在外头都传遍了元娘她订婚的宋大人跟凌哥儿相好的事,皇上也知道,那咱们老太爷怎么就不能拿这话辩解一番……反正、反正那宋大人也会帮咱们……”

  桓参议怒道:“糊涂!这是元娘怎么入宫的事么?这是针对周王而来的!咱们家出了这么大的纰漏,给人抓住把柄陷害殿下,弄不好就是泼天的大祸,你们女人家还只想着什么情情爱爱!你快些收拾东西,带着清儿、文儿回乡,爹与我、凌儿能不能走,还要看圣上发落呢。”

  他也愁得连连叹息,发作了老妻,又跑到父亲书房外转圈,却不敢进去。

  桓阁老并不召他,也不去见亲友故旧,更不理马尚书子弟在门外递上的拜帖,只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反思旧事。

  若当初不曾指望入阁,好好儿地把孙女嫁给宋时,又岂会有今日之祸。那时节他孙儿争气,孙女婿又是个三元及第的当世贤才,他哪怕不能入阁,只当着礼部侍郎,也有一身人脉可以将这两个孩子扶持起来……

  那时节周王安安稳稳登基,他们家虽不做不得皇亲国戚,也有前途无量的佳子弟在朝,如何会落到今日这凄惶待罪的下场。

  他越想越揪心,又恨自己一时贪念走错路;又盼着能顺顺当当辞官,将这桩弥天大祸压下去;深心中却还是盼着圣上能挽留,再在朝中多任几年阁老。

  他这么纠结着,险些给自己纠结出病来,幸好当今天子体贴下情,他替一家人递上奏章不久,宫中就有批复下来——

  直发中旨,许他辞官归乡。给支路费三百两银,绿呢大轿、轿夫六名,仍授金紫光禄大夫散职,辞官后俸禄封赏一如在朝时。

  圣旨中也允许他长子桓敬归乡侍奉老父,同样赏给轿夫、金银,但并不剥除官职,而是许他在乡里冠带闲住。至于桓凌,却不许辞官,仍须在都察院任职,协办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