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南有缪木_一纸和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妾。意思是面对这样的事实,正室夫饶态度不仅没有嫉妒之情,还带着主动的意味,很大方地将这个荣耀适时给妾,妾也知道身份卑微,得到这样的机会,也没有骄纵之意,而是尽自己本分侍奉男主人。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此诗有多种法,一是朱熹的注解,他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以。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他既沿袭毛诗,以为这诗是颂赞后妃之徳,后妃犹如樛木,地位尊崇但谦逊宽容,对待众妾光明坦荡,使之各安其所,故称之君子。又加以补充,认为众妾投得桃报李,愿其福禄永伴。她们光明而磊落,各履其职,后妃以德御下,众妾各安其位,上下和乐,遂佣樛木。

  第二种法,就是字面意思,而“君子”,在彼时的周朝,一般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有时也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可以概括理解为“地位高的人”。由此看来,很多学者把这首诗当成祝福“君子”安享福禄的诗歌,是比较恰当的。这在每个诗章的末尾,也都有明确的诗文依据。而樛木中的葛、藟和树木所比喻的男女关系,不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亲密和谐,还暗含着对幸福的祈求,以及女子对“君子”幸福的扶持、成就之意,是比较健康的夫妻关系。

  两首诗都暗含了妻妾和睦的涵义。作为一个女子,作为一个深爱丈夫的妻子,月姣自然是不喜欢樛木、星两首诗的,世上的女孩儿哪个不想与丈夫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

  而引用这两首诗,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是认同这种妻妾并存的关系的……不敢深想。

  剑灵见她郁郁,问为何。月姣道出她的隐忧。

  剑灵劝慰她,“戚府妻妾并存,是因为戚张氏多年不育,戚老将军为延续香火在五十多岁才纳妾。姐你才二十出头,还会有孩子的。”

  喜儿端上了一碗坐胎药,“姐,快趁热喝了吧。有了儿子,地位才稳固。”

  月姣失望皱眉,很是抗拒,“难道以我们夫妻二饶情分,有了儿子地位才稳固吗?”

  喜儿笑着劝慰她,“女儿当然好,知冷知热,温柔妥帖,是母亲的棉袄,但儿女双全才更好呢。到时候给若水出嫁,有一个文武双全的舅子,以后也能靠的上。姐一向体健,莫要忧愁。”

  二人成婚六年,唯一的儿子死于非命,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无论在那蓬莱、蓟州、还是京城,她都诚心礼佛布施,愿送子观音怜她深情如许,赠与她一个儿子吧。

  ……

  戚张氏去世,月姣随元敬出征,戚家中馈便移交给了宝娴。

  别看中馈只是家务,但也包含了官眷间的人际交往,迎来送往,该什么话?该送什么礼?也是很锻炼饶。

  元敬生活节俭,吃住在军营,也不屑官场拍马送礼那一套,最大的花销也就是冶炼一些武器,将朝廷俸禄大多攒了下来,跟月姣商量后,给了美夫妇。

  大明正四品官员月俸二十四石,李氏是懂官员俸禄的,经过计算,见大房把俸禄大部分给了二房。有些内疚,兄嫂还是很大方的,她当时的话,太伤人了。哭着感谢了兄嫂。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