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7章 60万秒_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抽调了大量科研力量对这一课题展开冲锋的同时,韩阳,以及人类的科学界也并未放松对其余路线的探索。

  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瞄准了一条路线就一条道走到黑。因为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没人知道哪条道路是正确的。

  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多条路线同时推进。哪条路线表现出了潜力,就适当向哪条路线倾斜一点资源,但除非局面已经明朗,否则不可能就此放弃其余路线。

  在科研之中,错误也是有价值的。错误至少会证明某一条路线不可行。并且,确定某一条路线是错误的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积累。

  它们,同样是最终成果的地基的一部分。

  此刻,经过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第一种试验型号的探测器装置终于确定了相关参数和型号,并确定了制造方法。

  在提交了相关方案之后,中子星那里,在韩阳控制之下,数千万名工程人员借助先期携带的设备和资源立刻开始尝试建造。

  这还是考虑了规模化效应之后的结果。

  我们的科学家,唯有真正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且真正的,依靠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这一条道路是错误的,真正在万千道路之中探索,不断的付出代价,并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寻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的文明,才能真正转化为一个创新型的文明,而不再是过去的那种学习型文明。

  最终,在中子星的庞大引力之下,这些进行着自由落体运动的中子七型探测器,被加速到了这颗中子星的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5万公里每秒。

  韩阳很快便做出了后续的安排。

  几十年光阴悄然流逝。最终,无数座工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这个死寂星系之中冒了出来。大量的中子七型探测器也从流水线之上快速生产出来。

  所有委员一同看向了他。

  第一次撞击观测实验之后,庞大的科学家团队再次对此次观测所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就算是人类舰队,在这个星系之中进行建设也需要小心翼翼。

  据前期计算,要通过这种方式探测到暗力辐射,中子七型探测器必须要靠近到距离中子星大气层不超过10公里的地方。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想,韩阳的算力也是人类文明的财富。如果将这些算力放到其余方面,同样可以创造出等量的财富。

  但很遗憾,这一批探测器并未能成功到达中子星地表。在距离中子星“大气”——人们普遍将中子星所谓的大气视为中子星的地表,因为其同样密度极高——尚且有10万公里的时候,就已经被中子星的猛烈辐射所摧毁。

  在距离中子星约1000万公里处,外界物质所受到的引力加速度约为1.33米每二次方秒,环绕速度约为115公里每秒。

  委员们默然良久之后,最终同意了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