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4章大结局(32)_深度迷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指甲里提取到了人体皮层组织。两个男人之间以命相搏,肯定不会用手挠对方的脸。很可能是凶手将于海波制服后,在用刀割于海波的脖子时,遭到了他的抓挠反抗。

  此外,卧室的衣柜和保险柜都被翻了个底朝天,警方也没有找到任何钱财和贵重物品。

  看起来,这就是一桩入室抢劫演变成的谋杀案。

  这样的作案手法几乎和“枪击案”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在于于海波是被人割断喉咙导致死亡,而“枪击案”的两名死者是被枪杀。

  最高公安部门对“枪击案”现场发现的三个烟头、于海波指甲里的皮屑以及于海波、周小平、严静宇三人的dna对比结果显示:三个烟头中的两个烟头提取的dna分别和周小平、严静宇匹配成功,第三个烟头的dna却并没有和于海波匹配上,而是和于海波指甲里的皮屑匹配上了。

  也就是说,杀害周小平、严静宇的不是于海波,而是另有其人。这人在枪杀周、严二人之后,又谋杀了于海波,并且将两个作案现场都伪造出“谋财害命”的假象,试图误导警方调查。

  至此,“锰矿大劫案”便出现了新的疑点。

  首先,周小平临死之前特意在于海波的名片上留下自己的指纹,既然不是在向警方暗示凶徒和“锰矿大劫案”的主犯就是于海波,那周小平的这一举动到底是要向警方传递什么信息?

  有人怀疑周小平的这一举动或许也是出自凶徒之手。

  凶徒将周、严二人的被害伪造成熟人对他们的“谋财害命”,然后用已经死去的周小平的手在于海波的名片上留下指纹,目的就是诱导警方认为枪杀他们的这个熟人就是于海波。

  凶徒做完这一切后,立即又对于海波实施灭口,并且也在现场伪造出“谋财害命”的假象。

  这样一来,警方根据凶徒故意在“枪击案”现场留下的证据追查到于海波时,却发现于海波也已经“意外”死于“被入室抢劫”。

  到了这一步,凶徒通过伪造出两个“谋财害命”的命案现场,成功掐断了自己和“锰矿大劫案”的所有联系。这就是凶徒的根本目的。

  凶徒的这一手布置不可谓不高明,并且离成功也仅有一步之遥,但他还是低估了警方。

  在凶徒的设想中,警方的办案思路只要被他留在“枪击案”现场的线索牵着鼻子走,他的目的就能达成。

  警方最初在侦办“枪击案”时,就十分精准地判断出所谓的“谋财害命”只是一个假象,“锰矿大劫案”的主犯对从犯实施灭口,才是此案的本质。

  当然,警方到了这时,已经怀疑严静宇就是“锰矿大劫案”的嫌犯之一,所以才会认识到“枪击案”的本质。反过来说,警方当时如果没有怀疑到严静宇参与了“锰矿大劫案”,那么凶徒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