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9章 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啊!_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话落下,漫长寂静。

  失去至亲的孩子,恋恋不舍的看了眼身后院子里的一切,仿佛是在跟这一切告别。

  对于这个孩子而言,皇帝似乎是一个很高很虚幻的称呼。

  但对于他而言,他并不理解这代表着什么。

  在他的眼中,那个站在门口的将军,只是他接下来报仇雪恨的领头人。

  伴随着这个场景的结束。

  这一篇的戏曲也告一段落。

  可此时场中的那些人,却久久不能回神。

  在场的,大多数都是京城中的权贵。

  但因为北京城的特殊性,这里的权贵虽然完全可以说的上是整个大明朝最顶尖的存在。

  可他们不像是南京。

  更不像原本北京城,也就是元朝大都得那些权贵。

  他们属于一个新兴的权贵阶层。

  所以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或者说他们的父辈,都是经历过那个战乱年代,并且身处其中,体验过那种水深火热感受的。

  所以当这样一群人在看到这一幕时,那种感受愈发的契合。

  尽管这一段的戏曲与之前讲述太祖皇帝时的戏曲有很大的别差,并且在内容上也没有之前那一段来的更加直观和富有期待。

  但那也只是跟太祖那一段比起来。

  如果单论这一段的质量,是完全可以跟现世流传的所有戏曲来作比较的,甚至在期待感的营造上,要比所有的戏曲都更加浓郁。

  当然,这并不是说戏曲没有价值。

  戏曲能够流传至今,肯定是有其价值的。

  但如今那舞台上所表演的戏曲,其实从本质上已经区别于传统的戏曲了。

  二者存在的意义本就不同。

  如今这一场的表现,与其说是戏曲,不如说是舞台剧。

  在这两者之间,自然是舞台剧的现场表达和内容的传递更加直观。

  这也是朱瞻基为什么选择这种表演方式,并且为此制定内容的原因。

  虽然他朱瞻基对于戏曲并不了解,也没有资格去评判什么。

  但戏曲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直接干扰的情况下,在后世已经被时间和事实印证了其在大众传播当中的劣势。

  这是现实。

  同时,这一场的表演,相比于之前太祖时候的故事,他所表演出来的内容要更需要思考一些。

  其内里蕴含的道理,是需要品味的。

  是需要根据本朝的一些国策去理解的。

  相反,太祖时候的故事,则更加的贴合现实,是被时代和世事推着走的。

  所以要更加容易理解一些。

  毕竟那样的事情在民间并不少见。

  就发生在老百姓的身边。

  所以最终在表演结束后,在场的这些观众们并没有像之前时一样,在短暂的愣神后,便是满满的期待和兴奋。

  而是持续的寂静,持续的思考。

  整个现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半点的动静。

  这些权贵们是这个朝代国策的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

  很多时候他们对于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