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九章是非难辩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刘穆之便带了杨安玄的奏章前往京口。从建康乘船而下,两个时辰不到便在京口的码头靠岸。

  半年不到的时间,刘裕便从徐州、三吴之地募集了三万兵丁,正在京口加紧操练。直至申时,刘裕才从军营回到刺史府。

  数月不见,刘穆之感觉宋公有如新硎的宝剑,锋芒毕露,而以前刘裕给人的感觉更像厚背砍刀,一面锋利一面厚重。心中暗自叹息,看来竟陵受挫对宋公的打击不光是重病,甚至让宋公的心性也发生了转变。

  看罢刘穆之带来了奏章,刘裕递给旁侧的谢晦、傅亮等人传阅,沉吟了片刻问道:“道和,朝中有什么议论?你怎么看?”

  “朝中诸臣认为此举有悖九品中正选官制,多数人不赞成。”刘穆之道:“愚倒以为雍公以试取才有可取之处。主公要安定天下必然要大量的人才辅佐,通过策试唯才是举不失为好办法。”

  太尉参军谢晦向来与刘穆之不睦,议事时屡屡反驳刘穆之,两人关系恶劣。

  听刘穆之赞同杨安玄以考试取士的建议,谢晦当即反对道:“九品中正取士是魏文帝时所创,有利于朝堂稳定,若是贸然改变定会引发朝野震动,愚以为朝廷应严辞训斥,不准施行。”

  刘穆之心中暗哂,谢晦之所以强烈反对以试取士是因为谢家是顶级门阀,族中子弟定品皆在五品以上,稍有才具者便是二品、三品,谢晦当年就被中正定为二品。

  谢晦确有才具,曾代替患病的刑狱参军处理讼案,积压如山的案件随审随断,没有一点错误,因此得到主公的器重。

  可是比起自己“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来,谢晦这点才干又算什么,当初自己授品只是八品,家境贫寒连吃饱饭都困难,为此没少受岳家人折辱。

  傅亮放下奏疏,看到刘穆之和谢晦又针锋相对起来,出声和稀泥,道:“雍公的奏疏附和了主公的《八项事宜疏》,若是一味反对恐怕不妥,让人以为主公气量狭隘。不如就让襄阳试行,看看效果以及四方反应,若是成效显著主公不妨以朝廷名义施行,想来天下有才之士皆会投奔主公。”

  刘裕想了想,道:“季友言之有礼,就让襄阳试行,祠部、吏部派员前去督查,争取以天子名义命题,将主导权握于手中。选取的人才以朝廷名义授官,最好能招纳到建康来。”

  傅亮笑道:“主公英明,此举让杨安玄为人做嫁衣。”

  刘裕笑笑,问了问京中情形,得知琅琊王身体不适,怕将病气传入宫中,已经搬出大司马府回琅琊王府居住,不禁眼眉一跳。

  谢晦注意到刘裕的神情,心中一动,有了些惴测,准备以后寻机试探。

  “京中有道和和羡之在,愚可以安心练兵。”刘裕沉声道:“敬光告诉愚,杨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