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六十三 章_八十年代翻身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部分都能喝口汤的,赵家人打开了新大门,心思就不像以前死板了。

  一个多月前,老家来了封信,除了关心儿子儿媳以外,最主要是想问个建议。

  熏鸡熏鸭生意一直有利润,就是小摊贩多了,竞争开始变大。这时候,赵二姨发现有门面的生意要更好些,老百姓似乎更信服开店的,如果价钱一样,上店里买的人会多出不少。

  她和两个儿子都是雷厉风行的人,于是决定租一家门店。

  其实这时候的二姨家,已经与赵家分开干了,一家一个小摊,不过她看上了更好的路,也没忘记告诉亲姐。

  反正林县大得很,姐妹不挤在一块开店,也没啥影响。

  二姨已经说干就干了,赵母思维保守,虽很心动,但仍有些犹豫,最后决定写信问一问二儿子二儿媳。

  其实主要想问的是姜宁,姜家人脑子都活,姜家兄弟都混出林县了,附近几个村子啧啧称赞。

  既然问到自己跟前,姜宁也就很客观投了赞成票,她还提醒了店铺选址要注意位置,人流之类的问题。

  她还顺口提一句,如果店面有富余的地方,可以考虑开发一下其他产品,不要闲置浪费了。

  于是,赵母下定决心租了一个店干起来,生意确实比小摊时好,就是鸡鸭没以前好收了,赵向前得跑更远的地方。

  “赵家算是在县里扎根了,大岗村的老宅子,就住着你公公和大伯哥。”

  赵老头不参与生意,他沉默守着家里的地,给家里留下最后一道保障,赵向前农忙帮父亲种地,平时忙着收购鸡鸭,人瘦了一圈,但精神好。

  “你爸昨天去亲家那边说一声,就你公公在,他那性子,大概也不会特地去县里说。”两边是亲家,平时也走礼,彻底搬走肯定得知会一声的。

  姜母絮絮叨叨,姜宁安静听着,她露出一抹微笑,嗯,婆家终于彻底在林县扎下根了,这挺不错的。

  不是她不一视同仁,只期待娘家人搬来杨市团聚,却排斥婆家,而是性子不同,根本很难相处。

  大嫂孙秀花蛮横霸道不讲理,关键红眼病还厉害得很,她做事不择手段,看看之前的偷窃事件就知道了。

  还有那心眼比筛子还多的小姑子,赵玉燕明显是个眼高手低,还爱搞事的,杨市大人物多得很,要是捅出篓子,擦屁股的少不了赵向东两口子。

  擦得上就够怄气了,万一还擦不上呢?

  她男人,她娘家都在杨市发展呢!

  光这两个人,姜宁都自觉消受不起。

  而且还有最关键一点,她娘家是凭两个哥哥的本事在杨市扎根的,兄妹三人互相依靠,互相帮助。

  如果换了婆家,就不是这个说法了,包袱背上身就甩不掉。

  在林县自食其力,挺不错的。

  姜宁笑笑,继续一边低头摘菜洗菜,一边听亲妈嘀咕。

  不料姜母说着说着,话锋一转,凑过来低声说:“宁宁,你有动静没?”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